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是我刚学到的一个新词,语出新闻:调查显示一线城市夫妻月薪不足8000元不敢生子。新闻的开篇是:

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因为经济基础、住房等现实条件,使自己的预期生育年龄推迟了2.1年。北京等一线城市,小两口月均收入达8000元以上才敢生孩子。昨天上午,记者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获悉,该集团发布的“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生育意愿调查”指出上述信息。

我看到这个新闻想到几点,基本上是意识流,就是我看到这个新闻很自然想到的,然后清理了一下,把中间打岔的部分删掉,写在这里:

8000看上去是个有点吓人的数字,但放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一个双职工的家庭,8000块一个月并不是一个很多家庭达不到的数字了。北京现在的基本养老金都是2000多块一个月,平均工资要超过4000,人均GDP折合成月每月要超过5000多,这还是包括周围县区农民的,也包括所有不工作的孩子和老人的。8000基本上是双职工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或者还要低一点,这个数字可能会有些上下浮动,但八九不离十。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许达到这样的薪水有点困难,但有几年工作经验之后,这不是一个什么吓人的数字,相反,在一线城市是一个不太高的数字。

有人可能会说(事实上,是我自己对自己说),就算双职工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8000,那也得有一半生不起孩子,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首先,我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因为我觉得给我8000块,我是不敢在北京要孩子的。这背后其实更基本的原因是,“小两口月均收入达8000元以上才敢生孩子”这件事情也是平均的。零点去做调查的时候,问人家小两口得有多少钱才敢生孩子,不同家庭的回答肯定是不一样的,8000这个数是个平均数。我的猜测是,收入高的家庭报的数字会高,收入低的家庭报得数字会低,最后一平均的结果是,就是接近于平均收入,换句话说,大家的心里底线也是跟着自己的收入水平在走的,低收入的底线会低一点,高收入的底线会高一点。我的猜测可能完全是错的,但是根据我看到过的其他的调查,比如说“你愿意花多少钱延长一年的寿命”这类的问题,最后回答的结果都是和一个人的收入水平高度相关的。所以,我的猜测不能算完全不合理。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调查同时发现:小两口月均收入达到多少才敢生育子女?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受访者的心理底线是8078元;武汉、哈尔滨、太原、西安和昆明等省会城市受访者的心理底线是5169元;县城地区则是4454元。当然,另一个完全可能的解释是,收入低的城市养孩子的成本也更低,因此心理底线更低。

如果真的都是有了经济能力再生孩子,如果这个调查真的具有普遍意义,那计划生育真的更是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现在的年轻人,对优生优育,晚生晚育和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动机比计生委强多了。不挣到8000不敢生孩子,还要计划生育干什么?你让人生人都不生,让人多生人都不想多生。相反,人生了一个就想好好培养,要不然干嘛人等着有经济能力再生孩子,超生游击队可没担心自己有没有经济能力。

我有个澳大利亚同事,两个孩子要上美国大学,都是私立大学,一年学杂住宿费就是10万美元。同事对我说:我没存够钱,要破产了。可不是,两个孩子四年大学下来,一幢房子的钱就没了。然后同事对我说:当年没孩子的时候没有抓紧时间享受生活,等有了孩子,一下变得很穷很没时间。

我的同事是一个语重心长的澳大利亚孩奴。

话题:



0

推荐

郭凯

郭凯

136篇文章 11年前更新

专注于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问题的经济学者,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专业方向为国际金融和中国经济。 如需转载本博客的任何文章(部分或者整体),请遵循以下原则: 1. 个人转载:只要注明出处,给出链接,且不对文章进行改变原意的修改,可以随意转载。 2. 任何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网站,论坛等公共媒体:只要注明出处,给出链接,且不对文章进行改变原意的修改,可以随意转载。但转载后,务必留言告知本人,并且本人保留对所转文章的所有权利,包含要求删除和修改所转文章的权利。 3. 任何其它媒体(包含所有以盈利为目的的网站和媒体):严禁任何未经本人允许的转载。并且,一般的预期是这样的转载需要支付稿费或者向本人指定的慈善机构捐款。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