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说事之前,想对动车追尾的事情说两句,今天想武断一点,即便说错了也想武断一点:这是一场人祸。我小时候抱着一本铁路书读过,因为家里有个亲戚是在铁路学校教书的,我只记得一点:铁路安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两辆对面开的火车不开到同一条线上,两辆同向开的车保持安全的距离。这是从有铁路的第一天起就要面对的问题,因此,铁路上在这方面的技术早就成熟了,系统也早就久经考验了。出这样的低级事故,只能是人祸,少来什么雷击下雨的搪塞。而且,也少拿这场事故和什么德国日本高铁出轨做比较-人家是出轨,你这是撞车。这就跟把飞机失事和两袈飞机相撞做比较一样,是一回事吗?

前两天写了三公支出,今天想补充几句。

我说两个故事吧:

故事一:我出国之前,因为一个研究项目,曾经到过一些地市做调研。当时,主要是走访企业,然后有当地的官员陪着,不然人家企业根本不会理财你。到了饭点,总有好酒好饭招待,企业的领导陪着,当然最后买单的也是企业。有趣的是,饭桌上往往会出现很多官员,有好几次不得不坐了两桌。我在一个中型城市住了将近一个月,走的时候要到离那个城市2个小时车程的省会机场坐飞机。当时包一辆出租车一整天大概就是300块吧,我们有好几个人,因此觉得包辆车走,挺合适。不过,临走之前,陪同我们的官员来送我们。他说车都安排好了,不用你们花费。推托几下之后,我们就坐对方的车走了。和那个司机聊了几句之后就知道,这个司机根本就是一个企业的司机,车也是企业的。这些费用,永远都不会在“三公”支出上得到反映。

故事二:我工作后,去某国出差。此国为民主国家,两党政治,不富裕,正在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对方的财政部长请我们去相当于这个国家的“钓鱼台”吃饭-鱼子酱,法国红酒,这么说吧,吃的东西,除了当地的一些特色美食外,其余全部都是欧洲运来的。那个政府的奢侈,和那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还有那个国家普通人的生活的对比,让我感到极度的震惊。我们住在那个国家最好的酒店里,比国内的三星级还差。酒店的服务员,晚上就住在放毛巾肥皂杂物的储藏室里。我发现这一点是因为一天夜里我工作到3点,然后去找我的同事商量事情,我在走道里撞到了从储藏室里出来也许是去上厕所迷迷瞪瞪的服务员。她把我吓了一跳,我也把她吓了一跳后来(后来问了酒店的经理,他证实了这一点。说这些服务员都是从乡下找来的,没地方住,晚上就住在储藏室里)。总之,这是一个还很穷的国家,但你在这个国家的官员,议员身上根本看不到贫穷-事实上,这个国家每一个议员都有自己专门的财政帐户,他们自己投票批准的。两党吵架的时候很多,但议员们对自己的那点特权,没人有动力取消。走得国家多了,发现“节省”的政府其实是少数。

说这些的目的是,有两点:

1. 中国的问题,根本不是什么三公支出的问题。就算三公支出缩减到0,官员还是有饭吃,有车坐,有国出。你不从预算里面走,那就从预算外走,不从预算外走,就从旁门左道走。有点悖论的是:缓解问题的办法也许是应该增加预算内的三公支出,这样至少有案可查,不然最后连数都没有。不过,这都是末节。中国应该问的问题是:政府的边界在哪里?权力的边界在哪里?不回答这些大问题,盯着三公实在意义不大。

 

2. 清廉的政府和节约的政府是两个不同的事情。清廉的政府未必节约,节约的政府也未必清廉。道光皇帝当年穿补钉衣服,挺节约,底下的官员跟着一起“节约”,这样就让清政府变得清廉了吗?很多国家政府可以很清廉,但是这个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可以非常高,政府支出也可以非常大,很难谈上节约。政府,总是有倾向多花钱,而且把钱花在自己头上的,这和政府清廉与否不完全有关系。这在我看来不是一个两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至少在我走过的国家中,不少都有这个问题。如果让我在清廉和节约中间选一个,我会选清廉。

好了,想着动车的事情就觉着很窝心,看铁道部怎么把话说圆吧。雷劈多了,是不是也说明问题啊:这不就是遭天谴吗?

话题:



0

推荐

郭凯

郭凯

136篇文章 11年前更新

专注于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问题的经济学者,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专业方向为国际金融和中国经济。 如需转载本博客的任何文章(部分或者整体),请遵循以下原则: 1. 个人转载:只要注明出处,给出链接,且不对文章进行改变原意的修改,可以随意转载。 2. 任何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网站,论坛等公共媒体:只要注明出处,给出链接,且不对文章进行改变原意的修改,可以随意转载。但转载后,务必留言告知本人,并且本人保留对所转文章的所有权利,包含要求删除和修改所转文章的权利。 3. 任何其它媒体(包含所有以盈利为目的的网站和媒体):严禁任何未经本人允许的转载。并且,一般的预期是这样的转载需要支付稿费或者向本人指定的慈善机构捐款。

文章